2011, 2-24 , 星期四

文章分類:舊文章

這是我不久前替一本書寫的序,因為他講的東西剛好跟追求夢想之前的一個步驟有關:瞭解自己的天賦。

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最擅長做什麼,但卻不知道這就是他最值得珍惜的天生資產,反而去追求自身所沒有、或是缺乏的事物,到頭來卻放棄了自己原先最好的禮物。這不正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嗎?這不就是所謂的捨本逐末嗎?

上週的飛碟節目我特別拿出來談這本書,事後還有很多聽眾打電話進來詢問書的名字,所以因此就乾脆把書的介紹貼出來,讓大家可以利用這方法瞭解自己吧。

錄音檔案下載: https://myoops0.pixcdn.tw//2011-02-20_21-00-00_b.mp3

書中的自我能力測驗需要買書的密碼才能上去做測驗,聽說一次要三四十分鐘。

https://www.strengthsfinder.com/home.aspx

另外生命線有這個類似測驗,不過跟書中所寫的並非同樣,大家可以自行上去看看。

https://lifeline.ehosting.com.tw/surpass/surpass8_f.htm

但這篇文章,同時也是拿來回答這位內心騷動不安的十五歲少年的

親愛的朱大,開頭部份我想了很久,但還是想不到開場白,所以直接開始吧!

我今年正要考基測,但也面對價值觀的問題…..,我希望您能教我該怎麼辦,我對所以事物都有好奇心,特別是對電子產品,我的目標是當個改變世界的工程師,像Steve Wozniak一樣,但我舅舅這樣跟我說(他是台大電機博士):你必須認清一個現實,我們都只是平凡人,每個人獨一無二是說我們的外表.長像,而不是內在,如果你是那種特別的人的話,你不會在這聽我說話

我動搖了,但這只是一部份,在學校方面,我在同學之中是標新立異的,對事物都抱有好奇心,但往往得到嘲笑,在老師眼裡,有些老師很喜歡我,但也有討厭我的(每個人都會這樣),我主要是很討厭死板的教法,限制人的創造力,我時常可以構出非常棒的想法,但也是被嘲笑收場,老師總是在課堂上喧揚:以後出社會,考個公職人員,或找個穩地的工作…….

我每次聽到都相當刺耳,我並不是說這些工作不好,而是壓榨我們的想法,有時候我可以看見別人看不到的點,這使我相信我是特別的,我不是因為荷爾蒙分泌過多所造成的!(這點相當重要),我的心智可能比別人成熟,但這些好像不能說動我,我導師對我說:你有個不安的靈魂,我連我自己的想法都會懷疑,我只相信-我思故我在,有時候,我會想問,到底什麼是對的?,我只是一個學生,以我的知識可能找不到解答,所以我想問問您,如果您是我,您會怎麼去解決,或是對這些現象的看法,謝謝.

—–內心騷動不安的15歲青少年

這本書雖然表面上是蓋洛普使用對全球接近兩百萬人的調查報告所分析出來的結果分析,重點是在職場如何精進,如何管理員工;但實際上這本書講的是人生哲學。

它所解決的問題幾乎是所有的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所必需要面對的困惑,在過去的五年時間中,我在全台灣接觸的聽眾超過二十萬人,他們往往聽完我的演講之後會寄來無數的信件,詢問自己未來到底該怎麼辦,到底要怎麼在自己的喜好和社會對你的期待之間做出平衡?

我的答案很簡單,如果你真的夠種的話,你的人生其實從來都不需要在別人的期待和自己的願景之間做出平衡。而這本書的內容正好是證明了這樣的人生態度是合理的。

做好你自己,是最簡單的答案;但要如何瞭解自己,這才是這本書的重心。下面是我認為這本書傳遞出來的幾個最重要的人生概念。

我們在自己不如人的地方花了太多時間,這是不值得的。


(就像大多數的人不會注意到可藍旁邊是誰,這是一樣的道理。)

在一張白紙上用黑筆點了一點之後,大部分人只會注意到那個黑點。很多人會用這個來說明人類對於不完美有多麼的注意,因此我們最好不要留下不完美的痕跡。

但其實這樣的觀點才是人類的缺陷。

《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裡面提到,在經過全面性的調查訪談和分析之後,蓋洛普中心才發現要能夠發展員工的最大潛力必需跳脫現行的兩大企業觀點的謬誤:

一、 每個人經過學習幾乎都能勝任每件事情。
二、 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


(請注意:上面那段話是人類社會的誤解,上次飛碟節目就有人聽成這才是真理,導致整段聽不懂~~~)

但其實這只是一種妥協的作法,是無助於整個組織和員工達到世界級的水準的。因為你只是把最寶貴的時間和資源用來耗在那些原來不擅長、天生不適合的領域上,然後誤以為這樣自虐性的違抗自然就是一種成長而已。

這個社會從來不需要能夠討好所有人的成員。

有的人擅長人際關係,有的人擅長獨斷快速做出決定,有的人擅長在各種力量之間取得平衡;但真正的關鍵是,你不可能擅長所有的事情,討好所有的人。


(就跟貼內文完全無關的圖不可能討好所有人是一樣的,但是我好久沒這樣做想要試試看~~~)

你應該要作真正的自己,不要曲意配合他人。你要作的不是改進你的缺點,花十倍的時間讓它跟別人一樣厲害,你要做的應該是控制你的缺陷,讓它不要造成太大的傷害,而不是努力把自己的每一樣弱項都提升到一般的水準。

這樣一來,你不過只是一個面目模糊的個體而已。

妥協,是不會出類拔萃的。

這個社會也不需要十項全能的人。

華倫巴菲特說過:「我與其他人的差別,可能只是我每天起床後,有機會作自己想要作的事情。」

但這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其實意味深遠,它其實真正的意思是你自己擅長,因此想要去做的事情。

我們從小到大被評斷表現的時候往往用的都是考試的方法,一次我們考好幾科,然後用這些科目的總和來判斷我們的總體分數如何,進而決定我們的排名或是該進什麼班級,該去什麼學校。

我們以為總和的分數才是判斷一個人在社會上表現的關鍵。

我們以為提升所有領域加在一起的總分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所以,我們被誤導了,我們以為所謂的出類拔萃就是十項全能,就是每一科目都拿高分,才叫做高人一等。

我們是被學校教育和考試制度給誤導了。

這兩種制度只是最基本的能力評估而已,他並不是拿來規劃如何發展個體能力,如何追求夢想的。

但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在真實世界的運作上,所謂的出類拔萃代表的是在一項或是少數幾樣專長上做好,而且做到最好,這才叫做登峰造極。

頂尖的麵包師傅不需要牙尖嘴利到能夠主持節目,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等待技術成熟的耐心和開創新口味的創造力。而頂尖的主持人不需要蹲在爐火邊等待麵包烘焙完畢,他們需要的是隨機臨場反應和能夠抓準大眾心態的觀察力。

如果盲目的追求十項全能,不過只是浪費自己的人生,甚至更讓自己成為一個面目模糊的一般人而已。

所謂的登峰造極者,是注定有其不完美之處的,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只是浪費時間在模仿別人而已。

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知道自己使命的人。

在蓋洛普中心針對兩百萬人的調查中,針對天賦這件事情得到了兩個與我們的認知不同的結論。

一、 每個人的天賦都是持久而且獨特的。
二、 每個人的最大成長空間在於他最擅長的領域。

我經常在演講之後收到困惑的讀者來信,他們想要當漫畫家、想要成為樂團主唱、想要成為作家,但周遭社會老師父母都反對,應該要怎麼辦?

其實說來抽象,但就像是這本書裡面所講的一樣,其實所謂的天賦,往往會體現在你喜歡的事物上面。

如果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感覺到高興,感覺到很有成就感,那麼這多半就是你的天賦,是你注定應該要走的道路,但這些事物並不必然出現在你之前的人生或是教育的過程當中。


(看那美麗的腳踝!(咦))

馬諦斯在二十一歲之前從未拿過畫筆,但意外開始了創作生涯之後,在四年無師自通的學習之後因為表現出類拔萃而獲選進入最好的藝術學院。

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一般功課屬平常,唯有數學成績遠在全班同學之上。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是那麼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這些人也許在教育體系裡面沒有獲得認可,沒有獲得成就感,但他們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面找到了自己最終的使命;因為他們作這類的事情會感到快樂,會感到成就感,所以在那些特定的領域就變得越來越強。

而所謂的天賦,其實就像是宗教信仰裡面的使命一樣。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一定有一個只有你可以作,你做的最好的事情,那件事情,就是你的使命;也就是你的眾多天賦集合在一起之後你能夠表現最好的方向。

所以,如果你真心喜歡一件事情,那就作一萬次,那就作一百萬次吧!如此一來,你喜愛,你擅長的領域才會越變越強,你才會成為擁有獨一無二天賦的你。

而不再是那個為了迎合別人而塑造出來的樣樣皆普通,試圖融入社會卻無法喜愛自己的你。

看完整本書,我覺得最有共鳴的其實只是短短的一句話: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於沒有應用與生俱來的天賦。

你其實早就擁有了別人無法比擬,專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你,準備開始尋找和真正認識自己的天賦了嗎?

朱學恒於2010年12月12日,巡迴演講結束前夕

好文傳千里

Facebook 留言

追蹤我們的社群

追蹤我們的社群,了解最直接、最內幕的第一手消息

追蹤我們的社群

追蹤我們的社群,了解最直接、最內幕的第一手消息

購賣朱大衣服傳送門